close

本文轉自citywall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citywall2000/17888274

 

這篇文章, 顯然就是 "標題殺人法"
當然我們也可以把標題改成 追逐夢想的孩子

但如果我把視線眼光放得越遠, 我就越覺得這是一場冠冕堂皇的騙局

把話說開, 星光五的總決賽是精采好看的,
但為什麼還把它說成這般不倫不類呢?

的確, 星光舞台上就是充斥著一群 "追逐夢想的孩子"
其中每位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 不同的能力特質
但他們都有同一個目標, 就是努力比賽留在舞台上...

這舞臺帶給他們長達半年的每週宣傳與才藝與心智磨練
每週都要想創意, 想歌要怎麼唱, 思考要怎麼應對, 怎麼反應
畢竟一位新人歌手, 會不會紅, 其實原本就很難被掌握
靠人不如靠己, 起碼要把才藝能力基本功做足,
再配合天生的外貌歌喉舞感, 和討人喜歡的反應態度, 才會有機會

但現實就是,
即便這樣, 也不見得會紅...

所以星光評選標準的反反覆覆,
其實也就像實際市場一樣無情瞬息萬變
如果一次高分低分就讓這選手大起大落, 顯然未來路也走不長

演藝圈冷暖功利, 而且簽約綁住青春歲月
良好的應對處事與心智態度,
才真能讓一位藝人, 歷經高低起伏 走長走久

而超級星光大道,
就因為用了這些喜好反覆的評審, 和腦筋快, 愛考較應對的主持人
配合以搞綜藝見長的製作單位, 來製作歌唱節目,
就模擬出一個, 最接近真實演藝圈職場的微縮舞臺...

看星光五總決賽給我一個感覺,
就是整季這個節目都在挑剔磨練選手的基本功
首先當然就是天生的外型與歌喉動作的極限
當瘋狂磨練外型, 歌聲, 動作等等基本功之後, 才算把客觀搞定
其後, 就要開始著墨能否帶給觀眾感動, 震撼, 進入主觀範疇
最後, 反而要把一切能力內化, 回到自己的本意
不論是客觀的技術, 或是主觀的感動, 都成為身體能力的一部份
此時一併推出, 就會具有殺傷力

而這冠冕堂皇, 出自善意的用心,
在操作上卻意外像是一場騙局...

當選手把夢想交給了製作單位, 卻反而開始體驗到現實
到頭來讓選手們減肥的減肥, 歌唱不足的就改變歌唱, 動作僵硬變成舞感選手
一整季突破突破再突破
但就在總決賽, 節目要的是這些選手 "做自己"

(那何不評審一開始就讓選手做自己就好了?)

劉明湘唱回英文大歌, 梁曉珺不再執著歌聲的戲劇性
或許這只是延續他們在 PK賽積分賽一路下來載浮載沉的戰力
但他們在關鍵一戰做回自己, 停止突破, 不再犯之前犯的錯
此時將客觀能力求穩, 主觀感動再由節目推一把多一些效果驚喜,
得分與排名自然就竄了上去

而李杰宇和徐詠琳的地才, 能不斷找到出路與突破
過程之中, 其實他們的能力早就有大幅進步,
徐詠琳能夠唱出感動, 李杰宇能夠把特色語氣融會貫通
卻萬萬沒想到總決賽, 要的是再多一點自我,
只要選擇唱自己, 做自己, 說不定真有機會問鼎冠軍
可惜他們沒有看穿這一點,
他們的積極努力與突破賣力, 反而成為分數逆轉的參數....

追逐夢想的孩子們, 夢想要藉由現實實現,
而現實的演藝圈也不是慈善事業, 日以繼夜不斷銷售著夢想
我在星光五總決賽看到, 夢想與現實之間的中間的拿捏甚難
就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搞不太清楚的時候,
這節目突然間, 似乎出現了破綻, 破綻裡頭, 滿是貪心與迷失的人...


努力往突破方向邁進的, 反而可能失去了自我
觀眾以為是評審捧的, 其實反而是一毛拿不到
觀眾每天唉沒有評審愛的選手, 最後都獲得好成績

楊駿文就像投名狀裡的小弟金城武, 看見的全是眼前事物變化
莽撞單純地身在其中, 悲喜全由他人操縱,
而孫自佑正好和他相反, 走完整季, 一脈的風格和超然的想法,
幫他跳脫這場騙局起伏
但這兩人, 在能力上幾乎沒有什麼改變...
一個是不知道怎麼改, 一個是改不動

但或許, 其實根本就不用改, 改了失去自我, 反而不好

那麼, 整季的磨練與撞牆, 不就只是一場戲嗎 ?

而我也不相信超級星光大道這麼好心, 真想去磨練選手走長走遠
如果真要走長走遠, 名次也就不代表什麼了
可能只是剛好用到 評選喜好反反覆覆的評審, 和喜愛考較應對的主持人
他們成就了這場好似騙局的內容手法,
這是巧合還是設計, 坦白說, 我也不知道

回頭來看, 這只是一個節目, 一場實境秀,
即便我們在這一篇文章把它說成像是一場冠冕堂皇的騙局
但我想, 觀眾還是愛看人性的光輝,
看著中間那些追逐夢想的選手, 甚至關心他們日後的發展
只是, 在拿到廣告費後, 一旦同一夥人再拿到選手經紀約,

我想這就是一場完美騙局了。

 

 


後記 :

本篇並非在指總決賽裡, 選手之間的輸贏關係

而是在說明節目操作與之後簽經紀約的關係
就像去舊金山的掏金的人都沒賺到
反而是趕緊在舊金山開旅館開酒店的人賺翻了
他們賺的是掏金者的錢

他們當然可以冠冕堂皇地搬出 "學習成長"

只是這在一般唱片公司裡, 是不用公開培訓內容的
而是一搬上臺就得要面對能不能為公司賺錢的商業活動

今天星光賺了中間這一手, 至於品質, 竟然還是選手的努力所佔比例最多

觀眾卻還是很單純, 愛看人性的光輝, 看選手努力,
繼續忍受走馬看花的講評, 忍受給分炒作, 忍受廣告超多, 經費卻超少

我們也只好愛莫能助了

其實觀眾是可以和製作單位要求品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